近日,合肥的覃女士在家中阳台的外侧平台放了一个泡沫箱,她准备用泡沫箱接屋顶排水用于浇花,却意外发现水中竟孵出了两只不知名的“小鱼”。由于没见过,不知是何物种?更不知是怎么来的?覃女士充满好奇。
对此,7月11日、12日,大皖新闻记者采访专家得知,覃女士发现的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物种仙女虾。仙女虾虽然分布广泛,但在覃女士家外平台泡沫箱中被发现,让人感到惊奇。 2024澳门资料大全正版资料
覃女士家在安徽大学龙河校区,家住2楼,阳台外侧有一平台。半个月前,覃女士将一个泡沫箱放置在家中阳台的外侧平台蓄水,结果首次存水就在泡沫箱中发现了两条像鱼又像虾的小虫。 “地上的土里有鱼卵很正常,雨水按说不会有鱼卵,我家泡沫盒子没有装过鱼,本来是干的。此鱼长得很怪,是不是新物种啊。”覃女士丈夫王先生不解地说。
图为泡沫箱里出现的“仙女虾”
7月11日下午,大皖新闻记者联系到了覃女士。覃女士告诉记者,她发现仙女虾时感觉十分奇特,曾叫邻居前来辨认,但大家也都不认识。最令覃女士感到困惑的是,这两只仙女虾究竟从哪里而来?因为泡沫箱中的水并非生活用水,而是来自南边阳台的屋顶排水。夏天屋顶环境干燥、温度较高,家中近期也没有不吃鱼虾。目前,覃女士发现的仙女虾仍有一条存活,现已被移至室内继续观察。
发现仙女虾的泡沫箱
7月11日下午,大皖新闻记者将覃女士提供的照片交由合肥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理事虞磊鉴定,确定为属于节肢动物门无甲目的仙女虾。因其全身晶莹剔透,色彩艳丽,在水中游动时姿态优美,所以被称为仙女虾。
带着覃女士的疑问,大皖新闻记者向虞磊进行了咨询。虞磊指出,合肥市近几年经常发现仙女虾的踪迹,多在夏季出现,一些小水面因缺乏鱼类等水中的天敌反而更容易发现。而当记者提到覃女士对仙女虾来源的疑惑时,虞磊认为仙女虾的卵非常微小且抗性极强,很可能随着泡沫盒本身、浇花的水,甚至是鸟类粪便带来,近日合肥市降水频繁、温度适合,这些陈年的卵便随着雨水进入泡沫盒并孵化长大。
7月12日早上7点多,大皖新闻记者联系了合肥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秘书长郑从容,他看过覃女士提供的照片,确认泡沫盒中出现的是仙女虾,也叫“枝额虫”,是比恐龙还要古老的生物,“这个不是鱼,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生物。”郑从容说。
“仙女虾”被指在地球上已存在超过两亿年(资料图)
随后,大皖新闻记者查阅公开资料发现,仙女虾这类物种在地球上已存在超过两亿年,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在干涸的湖底,它们的卵可以忍受几年的高温烘烤与冰冻土壤考验,而仙女虾的卵一旦遇到丰富降雨,卵就可以孵化出壳,获得新生。 并且仙女虾的卵因为卵壳有一个“隔热层”,所以仙女虾的卵能够在沸水中不被破坏。但仙女虾成体的寿命非常短,是一种短周期的生物,产完卵便死亡,所以会有突然出现,又悄然消失的情况发生。
来源:大皖新闻记者 许佳 实习生 冯新竹 (受访者供图)
延伸阅读
收编“果菌王”后,科研人员还在全网追“菌”
大家还记得那个从浙江德清寄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果菌王”吗?
一个长着蘑菇的苹果被浙江网友晒在社交平台上,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主动联系,将其“收编”为研究对象,苹果被网友赐名“果菌王”。引得网友纷纷寄来“椰菌王”、“蒜菌王”和“芒菌王”。
最近,网友发现了长在荷花缸里的羊肚菌、长蘑菇的托盘和窗框,这个团队又频频出动,“求寄个样品过来”。
这个故事,始于好奇心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在读博士许容聚回忆,自己喜欢在雨季看网友采菌子,没想到在社交媒体上发现了这样一个长在苹果上的菌子——表皮有绒毛,穿“裙子”。“看上去是白参,长在苹果上实在不常见,我想着,是个有意思的研究对象”。
苹果上的白蘑菇 受访者供图
收到“果菌王”后,许容聚等对其做了分子鉴定,将其驯化、栽培后,第一批“后代”又被寄回给提供“果菌王”的浙江网友,如此互动,引起了网友的关注。各地网友纷纷“投喂”,来自自家的“菌王”、“李菌王”和“桃菌王”,甚至“咖啡菌王”也陆续上线。
科研团队分享网友寄来的“菌王”
后来“菌王”越收越多,不符合白参的生长逻辑的案例越来越多,团队也越来越惊喜:
苹果呈酸性,按理来说并不适合白参生长;
大蒜有抑菌杀菌的功能,却能从中长出真菌;
甚至一个咖啡胶囊也有白参“冒”了头。
网友发来的“菌王”们
真的能助力科研吗
“真的有价值,越是反常越有科研潜力,‘菌王’们可遇而不可求,让我们很长见识”,许容聚介绍,野生的种质资源十分重要,每年雨季,科研人员们都会去往
云南哀牢山、香格里拉、西藏墨脱、林芝等地到处采蘑菇,而“菌王”们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产生的变异,是对人工育种的“白参基因库”的补充。
这项研究也将为我国珍稀食用菌新品种研发提供更优良、更丰富的种质资源。
“菌王”们与特殊的白参杂交而成的新品种正在中试阶段 陶韬 摄
为什么实验室里“种”不出的菌,外面随便长长就能长出来?
“大自然是最好的科研人”,中科院昆明植物所高级工程师赵琪介绍,实验室是为白参人工创造生长环境,但这或许并不是白参真正“喜欢”的。而大自然提供的环境和养分更为多样,寄来“菌王”的网友也算是研究团队的“科技股东”。
为了做科普
科研人员有一万个微信好友
赵琪认为,大众对生活中的科学本来就有好奇心,加上来自科研人员的专业答疑更让大家惊喜。
后来,回寄“菌王”后代举办“菌王”口感大赛等,多次互动让简单的答疑又变成了全民科普,让科学研究从“书架”走向“货架”,让大家知道科学就在身边。“外界普遍认为科学研究或许是很高大上的,科研人员也只做很专业的工作,这或许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做科普也是我们很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文章的时候,都力求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白参炒蛋 受访者供图
为了科普,科研人员们也成为“兼职自媒体博主”。
一年前,为了推广白参,赵琪开设了微博账号,向网友征集产品名称,到现在仍坚持更新。赵琪手机里有一万个微信好友,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和睡前最后一件事,都是看看微信、微博私信里有没有人有提问,“最迟晚一天,我一定会回复”。
有个来自海南的蘑菇爱好者就喜欢去公园散步时采蘑菇,迄今已经寄来过8批样品。
“只要大家愿意把菌子寄过来,到付就行,我免费为大家解答”。
“果菌王”们的后代
有望投入市场、飞向太空
赵琪带领的课题组是国内首个规模化进行食用菌航天育种的团队,“果菌王”所属的白参家族先后三次上过天,其中,搭乘“神舟十二号”回来的白参与“菌王”们杂交,得到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香妃”品种,呈粉色、质地脆、耐高温、生长快、香味浓。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大理大学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木立恒介绍“香妃”情况 图源受访者
更多新品种也正在研究当中,木立恒介绍,“菌王”们有些吃起来口感一般,但长得很漂亮;最有名的“果菌王”,味道、长势都一般,但抗酸性比较强,也是个优良性状。“要是有白参集它们的优点于一身,得到一个产量高、长得快的品种,对于生物食品安全、粮食安全肯定是重要进展”。
目前科研团队正在和企业洽谈合作,预计明年,“香妃1号”“菌王”们的后代将陆续投入市场。
赵琪说,“要让大家关注的东西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那是公众的热情与我们科研的完美结合”。
白参炖蛋 受访者供图 2024一肖一码100精准大全
说不定哪天,你家窗台长出的小蘑菇,也能成为研究团队的“科技股东”。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科普中国、潮新闻
责任编辑:戴丽丽_NN4994